伴随着《“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发布,作为新材料产业代表的钛产业发展前景大好。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宝鸡高新区的钛产业集群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吸引了业界的目光。
宝鸡高新区地处国家关中—天水经济区核心区,有“中国钛工业的摇篮和旗帜”及“中国钛谷”之美誉。自从 2007年 7月,宝鸡·中国钛谷产业集群被科技部列为国家重点产业集群以来,宝鸡高新区大力发展钛产业集群,“宝鸡·中国钛谷”逐渐成为响当当的品牌。 2011年 11月,宝鸡高新区钛产业集群入选科技部首批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试点初选名单。
龙头企业带动
宝鸡高新区钛产业集群之所以受到业界关注,与其拥有一批实力雄厚的钛材料生产加工企业密切相关。
宝钛集团是宝鸡高新区钛产业链条中的龙头企业,在行业内被称为“中国钛工业旗舰”,其生产的关键性稀有金属材料在我国第一颗氢弹、第一艘核潜艇、第一颗软着陆卫星顺利返回地面,以及“神舟”系列飞船、“嫦娥”工程等众多重大项目中均得到应用。
多年来,宝钛集团为国防军工、尖端技术累计承担了 6000多项新材料试制生产任务,出色地完成了一批国家重点科研课题,共获得科技成果 485项,并建成了拥有世界一流检测装备的大型材料检测中心,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以钛及钛合金为主的专业化稀有金属生产、科研基地。
龙头企业只是形成产业集群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要真正形成产业链条完整、配套完善的钛产业集群,还需要聚集大量钛企业。因此,宝鸡高新区近年来依托宝钛集团等龙头企业,不断拉长“海绵钛—钛铸锭—钛加工材—钛合金材—钛复合材—钛材深加工产品”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迅速发展。
目前,宝鸡高新区从事钛及稀有金属科研、生产、加工、贸易和流通的企业有 400多家,其中有 50多家被认定为钛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宝鸡高新区钛产业已经形成“一个产业园、多个园中园,一个大产业、多条产业链,一个大集群、多个小集群”的发展格局,宝鸡高新区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钛谷”。
创新实力雄厚
伴随着完整的钛产业链逐渐形成,宝鸡高新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为加快基地建设,宝鸡高新区高标准编制了《宝鸡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发展规划》,规划了占地45平方公里、总投资 189亿元的 43个重点项目。
宝鸡高新区意识到,未来的竞争主要是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因此加大对创新的支持力度。如今,宝鸡高新区新材料产业基地拥有一大批优秀的稀有金属专家,专业人才占到从业人员总数的 42%;形成了一批居于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拥有 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和实验中心, 1个陕西省13115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个博士后及院士工作站,先后取得重大科技成果 571项。
2011年 2月,总投资 1亿多元的宝鸡钛材料应用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列入国家关键产业领域自主创新及高技术产业化专项。该项目将建设综合信息网络服务平台、钛材料检测测试中试综合实验室、综合培训服务平台以及创业投融资服务平台的四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2011年 4月,陕西省钛及稀有金属材料产业联盟在宝鸡成立。该联盟作为连接政府、企业和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协助政府引导钛及稀有金属材料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前不久,陕西省钛及稀有金属材料产业联盟年会在宝鸡高新区召开,宝钛集团等60余家联盟会员企业共同发出倡议:增强知识产权创新能力,打造新型钛产业集群。产业联盟将在技术交流和人才培训,产业孵化和发展基金等投融资咨询服务,加强与国内外钛及稀有金属材料产业组织、单位的交流合作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